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緬甸與中國的關系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,據說大約2000年前,來自中國的兩支部落先后沿著大江從云南遷徙到緬甸,其中一支在伊洛瓦底江河谷安家,另一個則在沿海地區扎下根來。在河谷地區安家的驃族老家在青海、甘肅一帶,是緬甸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居住。
地處中南半島的緬甸面積略小于中國青海省,地勢北高南低,整體呈菱形狀,就在緬甸北部的撣邦高原與中國云貴高原相接處,生活著一群熟悉而神秘的人群,他們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卻不是中國人,他們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卻不是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的人群,他們使用人民幣、中國三大通信公司的電話卡等等……
一、佤邦 |
佤邦,又叫緬甸第二特區,位于緬甸東北部,佤邦與中國云南的普洱市接壤,曾作為緬甸共產黨的根據地,佤邦在歷史上曾為中國的領土,唐代屬于南詔國,宋代屬于大理國。英殖民時期,英國壓迫中國將阿佤山地區劃給緬甸。佤邦顧名思義就是佤族聚集區,是緬甸佤族居住最密集的地方,生活在佤邦的佤族與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的佤族是同宗同族的,后來的劃分使這個民族成為了中緬兩國的跨境民族。
邦康是佤邦自治區的首府,是佤邦經濟、政治、文化中心,佤邦各大機關所在地,也是原緬甸共產黨的總部所在,佤邦地區使用最多的語言是漢語和佤語,緬語很少使用,文字則以漢子為主,佤邦甚至有著使用漢語播報的“佤邦電視臺”,我相信這個神似CCTV的佤邦電視臺能驚艷到每個中原地區的國人。因為與中國接壤且又深受中國影響,佤邦地區沒有規定只使用某種法定貨幣,于是人民幣成了佤邦主要的流通貨幣,除此之外,佤邦地區的教育機構所使用的教材也是與中國國內同步,清一色的“人民教育出版社”等國內機構所出版的教材,除此之外佤邦使用的也是中國移動、中國聯通、中國電信的通信卡。
二、果敢 |
果敢曾為“緬甸撣邦第一特區”,后改為“緬甸果敢自治區”,與中國云南臨滄市接壤,果敢與佤邦一樣,在歷史上曾屬于中國的領土,唐代屬于南詔國,宋代屬于大理國,同樣在英殖民緬甸時期被劃入緬甸領土,1989年~2009年這段期間,果敢曾擁有高度自治權,到2015年3月,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,對果敢地區采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。
果敢首府叫老街,果敢地區點電力都由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輸送,使用的貨幣以人民幣為主,語言也是以漢語為主,但教育體系在2015年以后就實行“緬漢”雙語制度,老街是一座以漢族聚居為主的城市,和佤邦不同的是,果敢地區是漢族,早期留下來的漢文化保留得較完好。
三、四特 |
“四特”是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的簡稱,四特位于緬甸撣邦東部,與中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接壤,現為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控制,擁有高度的自治權,四特生活著愛伲族、傣族、佤族、布朗族等13個民族。流通貨幣也是人民幣,語言和教育也是漢語為主,與佤邦和果敢無異,值得注意的是,在果敢戰后,大量果敢人和其他地方的青年人都奔赴四特,大量外來人口促使四特房地產業發展突飛猛進,四特的房價曾經一度超緬甸第一大城市“仰光”等房價,高房價又帶動了物價的上漲,說四特是緬北消費水平最高的地區一點也不為過。
四特首府小勐拉同樣深受中國的影響,至今發展成了一座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,因外來人口眾多,小勐拉可謂是一座豐富多彩的城市。小勐拉經濟支柱以博彩業為主,號稱“緬甸小澳門”的小勐拉,通往中國的口岸叫打洛口岸,目前已開放邊境游。小勐拉面積不大,城區呈條狀,一條小河只穿其中,夜幕降臨,這里沒有沒有邦康的寂靜,沒有老街的宵禁,更多的是繁華與喧囂,在這里,你能找到屬于年輕人的夜場。
這些藏匿于大山深處打國中之國,這些藏在緬甸里的“小中國”,若要于任何一個國家的唐人街比一比誰更有“中國味”,我想他們只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文章評價: | 優秀 0 |
好 0 |
一般 0 |
差 0 |
||||
喜歡 0 |
收藏 0 |
||||||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文/緬甸小勐拉皇家 | ![]() | 文/鄭少丹 | |
![]() | 文/超級螞蟻 | ![]() | 文/天翊1972 | |
![]() | 文/太陽照不亮的月 | ![]() | 文/耕耘教壇 | |
![]() | 文/九十平米 | ![]() | 文/中隱者 | |
![]() | 文/中隱者 | ![]() | 文/九十平米 | |
![]() |
![]() |
請輸入驗證碼: |
|